展开菜单
CBA最有价值球员,为何在总决赛迷失?

CBA最有价值球员,为何在总决赛迷失?

【发布时间】:2024-05-23 17:03:46

新疆伊力特时隔4年重返总决赛,但0-4被横扫的结果令人失望。

让人失望的不止是屈居亚军,还有他们的队长兼常规赛MVP阿不都沙拉木总决赛发挥失常。

场均9.4分7.8篮板4.8助攻1.5失误,命中率只有36.4%,三分命中率更是仅有惨淡的20%。甚至连罚球命中率也是不真实的38.5%。

你实在很难想象,常规赛最强本土球员(阿不都沙拉木:新疆队的万能钥匙),在总决赛打出来的数据竟然如此惊悚......

球迷甚至在玩梗——难道上场打球的是李大国?沙拉木去拍《乡村爱情》了?

沙拉木比常规赛场均少了将近10分,4场总决赛打下来没有一场超过14分,这绝不是状态不好能够解释的现象。

据我观察,沙拉木表现低迷和辽宁队极具针对性的防守很有关系。G1、G2两场比赛,辽宁用付豪和沙拉木对位,有尺寸也有机动性的付豪不惧怕沙拉木招牌的低位背打,也可以顶住沙拉木的强行突破。而当沙拉木这持球的两板斧被限制,基本等同于被封住任督二脉。

G1和G2,沙拉木在进攻端7次挑战付豪,但仅有1次创造了得分。而且这个进球还是一个付豪已经封到脸上、颇具运气成分的三分。

当时解说比赛的李秋平指导给出了一针见血的点评:“沙拉木,他打付豪完全没优势。”

常规赛可以通过低位背打充当进攻中轴的沙拉木,总决赛G1、G2在付豪的限制下,持球攻击的难度大大增加。因此,沙拉木的存在感显得尤其低。

数据统计可以印证这一点,常规赛回合占有率24%的他,总决赛期间下降至15%,而这符合沙拉木比赛里水土不服的观感。

G3和G4的沙拉木在数据上有所起色,两场比赛他都得分上双,原因是他根据情况进行了打法上的调整——既然一对一落位打不动付豪,那就跑起来,通过无球进攻在行进间摆脱被付豪尺寸笼罩的问题。

和沙拉木当过队友的曾令旭在解说比赛时也拿出了说明书:“不要让沙拉木持球打,应该让他动起来打,让他行进中接球去做判断。

G3沙拉木对上付豪的第一攻,就是在三分线外空手接球打时间差晃开防守的突破,这也让他找到了对付付豪的办法——那就是动起来,不仅阵地战通过无球跑动牵扯防守,还要利用防守反击的快速跟进下分。

G3沙拉木对上付豪终于破荒,他要动起来,靠时间差和节奏的变化,才能给自己拉扯出进攻空间

当反击打出来,沙拉木才能有作用

通过这种方式打开局面之后,沙拉木开始找回了些MVP的样子。当进攻选择多了起来之后,防守难度也会成倍增加,因为防守人要预判你到底以什么方式进行攻击。而当沙拉木可以向防守抛出选择题时,他的进攻也开始活了。

G3他3次打付豪全部成功,其中还有2次是久违的低位坐打。全场比赛,他4次面对防守人一对一,全部打成。

但是,一看数据单,沙拉木41分钟也只是拿了14分,还不及常规赛的正常水平......

这是因为,杨鸣指导并没有忽视沙拉木打开局面的事实,而他给出的回应是——G3下半场,防守更好的李晓旭代替付豪首发。

而这个调整带来的结果是,沙拉木下半场第一回合对位李晓旭,但发现自己没办法吃掉这组对位,然后只能进攻端隐身,如同G1、G2对上付豪的场景一样。

突破不了李晓旭的位置

坐打李晓旭也不行

G4也是一样,沙拉木强突李晓旭不成功

另一方面,沙拉木的体能也无法支持他打41分钟还保持高强度的消耗。带着高烧上阵本来就让竞技状态打折扣,再加上频繁的跟进反击已经让沙拉木消耗了大量体能。

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镜头——G3首节还没过半,沙拉木一次反击之后已经张大嘴巴猛猛喘气了......

沙拉木38.5%的罚球命中率,大概也是体能撑不住的信号。而打惯高强度对局的辽宁队,倒是对这种消耗习以为常。

辽宁队对新疆队可以说是“降维打击”,他们在身高、运动能力、高强度消耗下的耐力条,这几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。这组数据也许能充分展示两队存在的差异:

总决赛期间,辽宁队的赵继伟篮下8中6,张镇麟10中9,付豪18中16。

而新疆队这边,齐麟篮下13投9中,沙拉木只有15投9中。

以及,常规赛前场篮板率6.3%的沙拉木,总决赛掉到了2.4%......

当然,篮球世界里并不存在绝对的“大就是好”,小球时代的盛行也充分证明,以小搏大是一种有效的策略。

新疆队在这轮系列赛里,不是没有尝试过另辟蹊径摆五小阵容,但很尴尬的是——五小阵容需要用射程拉扯空间,恰巧他们的队长兼核心沙拉木不是一个能通过射程惩罚防守的球员......

沙拉木需要这种坚决的出手惩罚防守,这是他本次总决赛命中的第4个三分球,也是最后一个命中的三分球

G4下半场发生的事情就是上述论点的真实写照,第三节末邱彪指导在落后的情况下摆出五小阵容搏命反扑。

然后沙拉木在此之后完成了5次出手,全部是三分球,但无一命中。

邱彪指导没法在关键的搏命时刻撤下沙拉木,他是士气和凝聚力的支点。但是,沙拉木没有三分这件事情又的确深深伤害了新疆队的进攻。

韩德君直接放沙拉木一步,因为他知道沙拉木没办法用三分惩罚防守

他的三分球除了不准之外,还有另一个“致命”的问题。当空位出现,沙拉木并不能坚决果断的把球给投出去,每次空位接球,他都不是直接完成C&S的出手动作,而是先虚晃一枪。

五小很需要他投三分,但这样犹豫的打法,对辽宁队根本不痛不痒

这也说明,远投从来不是他的第一选择。而一个三分球命中率只有20%的球员,确实也很难把远投当作第一选择......

可是当你每次接球都先尝试用假动作点一下,其实就是白白给防守人到位的时间,当防守一旦重置,站住位置,不但沙拉木自己出手的空间没有了,也蚕食队友进行下一步操作的空间。到最后,回合时间即将结束,又只能落到艰难的一对一单打,而沙拉木又无法像常规赛那样一对一把对位的防守人给吃掉。

第一时间获得空位没有出手,停下来之后发现,不会再有空位了

杨健在解说时,多次说到新疆队的三分球“如金子般珍贵”,而沙拉木这样延误最佳出手时机的习惯,却让新疆队摆出的五小只是自欺欺人而已。

相比之下,新疆队的五小不是完全没有启动的时刻,第四节唐才育上场后连续的三分线外坚决出手命中,一度起势反扑,让分差缩小到可追的程度。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来,新疆队只有当更多人可以像唐才育这样通过三分打击防守,辽宁队的防守重心才能够被分散,新疆队才有可乘之机。

这样一来,也许总决赛还在继续,而不是以4-0的横扫草草了事。

但现实就是很骨感,辽宁队在防守时根本不管除了齐麟和唐才育之外的其他人施射三分。而新疆队也没有其他的后手招,他们只能像西西弗斯那样,不停把球传到被辽宁队压迫防守的唐才育手里,让唐才育顶着防守施射三分,然后以打铁回防告终,做着自欺欺人的无用功。

其他人不投,就是找唐才育,唐才育又被严防,最后陷入死循环

沙拉木这球大空位不投,不投就是中了圈套,大家都不投,因为齐麟和唐才育都被盯住,最后就是新疆队进攻信心崩溃

好了,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。沙拉木之所以在总决赛全无MVP的样子,不仅是辽宁队已经把他给摸透,更是因为他低位、突破、无球的三板斧在高强度的对局中完全不适用,也没有其他的后手招可以在这种场合派上用场。

沙拉木的低迷和新疆队的0-4也许是必然的结果。说到底,沙拉木的技战术特点无法支撑他作为战术核心,低强度常规赛所造成的假象无法在总决赛延续。当泡沫被戳穿,球权角色已固定,新疆队又没有第二个同位置的战术轴心,体系崩盘就只是时间问题。

G4的最后,已经山穷水尽的邱彪指导终于想起来板凳上还坐着克里克。而克里克就是球迷想象中沙拉木应该有的样子,只打了8分钟的澳大利亚人以100%命中率拿到11分,其中三分线外2投2中。防守端还贡献了1断1帽。

克里克作为小型内线,在攻防两端提供了充沛的能量和强度,以及进攻空间和多种解题的方式,这是MVP沙拉木没有做到的事情。

如果沙拉木能像克里克这样吃掉对位,事情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?

总决赛的沙拉木,其实让我想起他在国家队打球的样子。在国际赛事上,沙拉木也没办法像在CBA那样扮演战术核心,因为完全不具备对位优势时,他可以做的事情太少了。

说白了,当沙拉木被高强度比赛剥去核心的花架子,那么他只是个“追梦”。甚至说,他还达不到追梦的战术价值,因为传球速率和侵略性不足的沙拉木,还没什么弧顶发牌能力。

他更像是一个机动性和投篮能力退化版的巴图姆。而巴图姆拿MVP这件事情,真的有些不合理......

我非常尊重作为职业运动员的沙拉木,大伤后还能重返巅峰,这已经证明他的职业精神、自律性值得所有人向他学习和致敬。

但一是一,二是二,优异的精神品质并不能取代球技水平,以及沙拉木并不具备MVP应有的统治力的事实。

这就是他打出4场糟糕的总决赛的底层原因。

当然,我也非常希望,沙拉木以后能打脸,将上述说的一切都证伪。因为一位意志品质优秀的球员就这样被埋没,实在太可惜了。

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“后厂村体工队”看看,有更多NBA、CBA相关考古、评论和人物内容>>

(文/brad)


相关新闻